人因性危害是各行各業的勞工在工作中都可能會面臨風險因子,暴露在這類的危險因子之下,將會增加受傷的風險,進而造成肌肉骨骼疾病(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, MSD),影響勞工的肌肉、神經、血管、韌帶和肌腱等組織,降低勞工工作能力表現。
雖然人因性危害是多重因子的影響,然而,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(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, OSHA)指出主要的人因性危害因子有六大類:
一、過度施力
二、高重覆動作
三、姿勢不良或維持固定姿勢
四、組織壓迫
五、低溫
六、振動
我國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於《建立作業場所人因工程簡易檢核技術》中新版的「簡易人因工程檢核表」,亦指出工作中常見典型的危害,包含姿勢不良、過度施力、高重複動作、振動衝擊與組織壓迫等。
《職業安全衛生法》自民國103年施行的第6條第2項第一款便是規範雇主,對重複性作業等促發肌肉骨骼疾病之預防,應妥為規劃及採取必要之安全衛生措施。
雇主使勞工從事重複性之作業,為避免勞工因姿勢不良、過度施力及作業 頻率過高等原因,促發肌肉骨骼疾病,應採取下列危害預防措施,作成執行紀錄並留存三年:
《職業安全衛生法》自民國103年施行的第6條第2項第一款便是規範雇主,對重複性作業等促發
一、分析作業流程、內容及動作。
二、確認人因性危害因子。
三、評估、選定改善方法及執行。
四、執行成效之評估及改善。
五、其他有關安全衛生事項。
前項危害預防措施,事業單位勞工人數達一百人以上者,雇主應依作業特性及風險,參照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相關指引,訂定人因性危害預防計畫,並據以執行;於勞工人數未滿一百人者,得以執行紀錄或文件代替。
《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》第324-1條
在執行人因性危害預防計畫的過程中,至少應包含以下的重要元素:
管理階層的承諾:此元素對於人因性危害預防的推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。 管理層應為人因性危害預防過程定義明確的目標,將職責分配給指定的工作人員,並與員工進行清晰的溝通。
員工參與:在人因性危害的推動中,讓員工直接參與工作場所評估,解決方案的開發和實施。
人因種子成員的培訓:培訓是人因性危害預防的重要元素之一。 它可確保員工了解人因工程及其好處,並且協助在工作場所中早期發現可能的人因危害問題,及報告MSD早期症狀的重要性。
危害鑑別與風險評估:在發生肌肉骨骼疾病之前,辨識並且評估潛藏地人因性危害。是執行計畫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。
鼓勵員工儘早報告MSD症狀及提案:可以加快工作評估和改善過程,有助於預防或減少症狀的進展,避免嚴重傷害的不良影響。
改善方案的落實執行。
成效評估及改善:定期評估人因性危害預防計畫的有效性,並確保其持續改善。
追蹤資料引用來源:
https://ergonomicot.com/ergonomichazard/
~怡安居護所關心您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