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職安衛殿堂・職業衛生護理專業力| .

ESG 是 Environmental(環境)、Social(社會)與 Governance(治理)三個面向的縮寫,近年來已成為企業經營策略與投資決策的重要指標。透過對這三大領域的綜合評估,ESG 不僅有助於企業強化風險管理與內部治理,也能提升永續競爭力與品牌信任度。

企業在追求成長的同時,需承擔對環境保護的責任。ESG 中的環境面重點在於減少碳足跡、資源消耗與污染排放,並強化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。常見的評估面向包括:

碳排與氣候行動:

企業是否訂定碳中和目標,並具體實施減碳方案,如引進低碳技術或綠色能源。

能源與水資源管理

能源使用效率是否持續優化,是否導入再生能源;水資源是否有效回收與循環利用。

廢棄物處理與污染控制

是否具備完善的廢棄物分類、回收與無害化處理機制。

生物多樣性與供應鏈責任

在原料採購與製造過程中,是否重視生態保育,避免破壞自然棲地與物種多樣性。

社會面(Social):維護人權,建構責任關係

社會層面的評估著重於企業與員工、供應商、顧客與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互動關係。透過提升工作環境、保障人權與促進社會公平,企業能夠建立穩定且正向的社會形象。

勞工權益與安全保障

是否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場所,是否設有職業健康與福祉政策。

多元與包容政策

是否推動性別平等、多元文化尊重,並確保公平的晉升與薪酬制度。

負責任的供應鏈管理

是否對供應商進行人權與倫理審查,杜絕強迫勞動、童工等行為。

消費者權益保障

產品或服務是否合乎道德與安全標準,是否落實個資保護與資訊揭露義務。

治理面(Governance):提升透明度,確保企業誠信與效率

公司治理是保障股東權益、吸引投資與維持市場信任的關鍵。良好的治理結構能促進決策效率、避免舞弊風險,並提升組織的永續韌性。

董事會組成與獨立性

董事會是否具備多元背景與專業能力,是否設有獨立董事與女性董事席次。

法規遵循與倫理規範

企業是否制定明確的商業倫理準則,並落實反貪腐與內部稽核機制。

資訊透明與揭露制度

是否定期發布財報與永續報告,並對重大議題進行即時溝通與公開說明。

風險管理與內控體系

是否建立全面性的風險預警與管理架構,以因應財務、營運或聲譽風險。

ESG 是企業永續競爭力的評價新基準

隨著全球投資趨勢的轉變與監管要求的提升,ESG 不再是企業的附加選項,而是主流經營策略的重要構成。對企業而言,良好的 ESG 表現不僅有助於提升品牌形象與市場信任,也能降低法律與財務風險,創造長期穩定的經濟與社會價值。

未來,ESG 將成為企業能否永續經營的關鍵門檻。唯有將永續理念納入決策核心,企業才能在快速變動的市場環境中持續成長,實現「成長」與「責任」的平衡。

您想要了解更多,請與我們聯繫

想要收到最新消息,歡迎按讚臉書:
覺得內容很棒,可以分享給好友:
購物車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