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腸胃還好嗎?每天都有正常排便嗎?
上完廁所後先別急著沖水,觀察一下你的便便,就能夠知道腸道有沒有健康喔!
糞便型態可分為七類:
1、便祕(第一、二型)
第一型:像一顆顆羊大便,又乾又硬,就是便祕標準型
第二型:便便表面凹凸不平,表示有便祕徵兆
2、正常便便(第三、四型)
第三型:像玉米表面有裂痕,偏向正常的便便
第四型:形狀像香蕉,前後完整表面光滑
3、腹瀉(第五、六、七型)
第五型:像馬鈴薯一塊一塊又軟軟的,可能是體內好、壞菌失衡或腸躁症
第六型:像泥狀,可能吃到過敏的食物
第七型:像水狀,表嚴重腹瀉,若併脹氣及絞痛,且一天>3次水便,建議就醫
接著跟大家說明:便秘及腹瀉的定義及該如何緩解!
便秘
指排便次數(每週少於3次)、量減少,或解便要很用力及解便後仍無法完全排空的感覺,
甚至需藉灌腸及瀉藥來幫忙維持排便,皆稱為便秘。
Q:什麼會造成便秘?
包括纖維質、水分攝取不足、長時間久坐及環境改變,當有便意卻忽略要去上廁所,也是造成便秘的原因;
其他較嚴重的原因包括大腸狹窄或腫瘤產生,所以當便秘持續存在時,建議至大腸直腸外科做進一步檢查。
Q:如何改善便秘?
建議每天應吃25-30公克的纖維質,並多喝水,建議一天攝入1800-2400cc的水,多運動也助於大腸活動。
腹瀉
指大腸異常蠕動所造成,大腸在體內功能是回收食物殘渣中的水份,若蠕動太快,食物中的水分還沒被回收就排出體外,
因糞便含水量高而排出鬆軟或糊狀、水狀的便便,若排便次數超過3次以上才算腹瀉。
Q:為何會腹瀉?到底該不該止瀉?
腹瀉是一種症狀,主要分「感染性腹瀉」及「非感染性腹瀉」,如吃到污染的食物,引起細菌或病毒感染,稱為感染性腹瀉;
若吃冰冷、刺激性食物,或藥物、情緒、壓力與疾病等因素所造成的腹瀉,稱為非感染性腹瀉。
要不要止瀉,完全取決於原因,若為感染性腹瀉則不該隨意止瀉;因吃壞肚子出現的「上吐下瀉」,是身體的保護機制,
目的是排出致病物,若隨意止瀉,反而會讓病菌留在體內,更加損害健康。
那如何判斷腹瀉是因食物中毒所引起的呢?請仔細回想有無吃到生食、不新鮮的食物?也可觀查糞便有無黏液、血液,
有無發燒、嘔吐、腹痛或全身無力等症狀。如果有,則應該為感染性腹瀉,不宜止瀉。
Q:腹瀉時該怎麼辦才好?
有腹瀉情形時,建議採低纖、低脂飲食,避免牛奶等含乳糖的食物及豆類等易產氣的食物,並多補充水份和電解質,
腹瀉過多時會流失大量水分及電解質,故多喝含鈉、鉀電解質的液體。
中山大學附設醫院
職業衛生護理中心 關心您
資料來源:
https://reurl.cc/k13Den
https://reurl.cc/M0LqQk
https://reurl.cc/b2a08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