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燒了怎麼辦?一同掌握正確的處理方式

發燒是身體的一種防禦作用,源於體溫調節中樞受到發熱物質刺激,導致體內產熱多於散熱,使體溫升高,口溫高於 37.6℃ 或腋溫高於 37℃ 即屬發燒。許多疾病都可能引起發燒,它是患病時的一個防禦反應。患病時發燒,由於體溫升高,機體的免疫力下降,腸胃道的消化與吸收功能減退,所以一個人發燒時會發生營養消耗增加與消化功能減弱的矛盾。

發冷

隨著體溫定位點上升,人體感到寒冷,甚至出現寒顫現象,以增加體溫。

發熱

即使體溫定位點未變化,身體感到過熱,周邊血管擴張散熱。

頭痛、頭暈

因體溫上升,心跳和呼吸速率加快,可能導致頭暈。血管充血可能引起頭痛。

脫水

發燒時身體散熱,伴隨出汗,可能導致水分和鹽分流失。

肌肉酸痛

體溫上升,蛋白質代謝導致乳酸堆積,引起肌肉酸痛。

發燒時的處理原則:

  1. 身體不適時,可使用溫水擦拭或海綿擦拭。
  2. 穿著合適的輕便衣物,適時增減被蓋,保持體溫舒適。
  3. 確保室內通風,適當調節溫度。
  4. 充分休息,多喝水以補充流失的水分。
  5. 依醫囑使用藥物。
  6. 定期量測體溫,記錄症狀變化。
  7. 選擇易於消化的食物,如稀飯或流質飲食,避免油膩食物。

在處理發燒時,若症狀持續或出現上述情況,應及時就醫。這些徵兆可能指示著身體存在著更嚴重的健康問題,需要經由專業醫療人員的評估和治療來進行處理。持續高燒、呼吸困難、意識混亂、劇烈頭痛等情況皆是是潛在健康風險的指標。及時尋求醫療協助不僅有助於解決問題,還可以確保您的身體得到適當的照護。

您想要了解更多,請與我們聯繫

想要收到最新消息,歡迎按讚臉書:
覺得內容很棒,可以分享給好友:
購物車
Scroll to Top
啟用即時通知! OK 錯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