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溫作業的勞動防護

進入冬季,全國許多地方均已處於低溫環境,這對許多在室內外作業,無取暖設施的作業人員來講,除了要防止其它的職業危害外,更要注意低溫作業的勞動防護。

說明

一、低溫對人體健康的影響

一是,引起局部凍傷,這與人在低溫環境中暴露時間長短有關;二是,產生全身性影響。人體在低溫環境暴露時間不長時,能依靠溫度調節系統,使人體溫度保持穩定。但暴露時間較長時,中心體溫逐漸降低,就會出現一系列的低溫症狀,如呼吸和心率加快,顫抖等,接著出現頭痛等不適反應。當中心體溫降到30~33℃時,肌肉由顫抖變為僵直,失去產熱作用,嚴重的將會發生死亡。長期在低溫條件下勞動(如冷凍庫工人)易引起肌痛、肌炎、神經痛、神經炎、腰痛和風濕性疾患等。

低溫作業在我國許多產業領域中均有涉及。根據我國國家標準《低溫作業分級》的規定,作業人員在生產勞動過程中,其工作地點平均氣溫等於或低於5℃的作業即為低溫作業。

二、低溫作業的勞動防護

1. 有關行業與企業的安技部門,要注意本單位的安全生產、勞動保護規章制度中,應有相關的防凍保暖措施,做到有章可循。

2. 應加強制冷設備的檢查檢修,嚴禁「跑、冒、滴、漏」。若發現氨氣泄漏應及時採取措施搶修,防止泄漏事故擴大。要保證製冷車間通風設備的良好,萬一氨氣大量泄漏時應能及時排出屋外,避免中毒事故的發生。製冷車間內必須配備適用的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。對於使用氟利昂-12的冷凍機,應配備必要的檢測儀器,如鹵素燈等。採用臭氧消毒除臭時,應時刻檢測庫內的臭氧濃度。

3. 低溫作業、冷水作業應儘可能實現自動化、機械化,避免或減少人員低溫作業和冷水作業;要控制低溫作業、冷水作業時間;在冬季寒冷作業場所,要有防寒採暖設備,露天作業要設防風棚、取暖棚;應選用導熱係數小、吸濕性小、透氣性好的材料作防寒服裝;工作時,作業工人必須穿好防寒服、鞋、帽、手套等保暖用品;防寒衣物要避免潮濕,手腳不能縛得太緊,以免影響局部血液循環;冷庫附近要設置更衣室、休息室,保證作業工人有足夠的休息次數和休息時間,有條件的最好讓作業後的工人洗個熱水浴。

4. 要定期對作業工人進行體格檢查,做好健康監護工作。凡是年齡在50歲以上,且患有高血壓、心臟病、胃腸功能障礙等疾病的職業禁忌人員,應及時調離低溫、冷藏作業崗位。

5. 要重視女工的特殊保護,嚴禁安排「四期」內的女職工從事冷藏作業。

6. 低溫、冷藏作業人員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增強對寒冷或低溫的適應能力。耐寒鍛鍊的方法有:冷水洗瞼、洗手、洗足,也可採取冷空氣刺激的方法進行鍛鍊。但這類耐寒鍛鍊,也要因人而異。要考慮體質強弱、年齡等,因季節、氣溫變化而異,方法上還應注意循序漸進。

7. 工人在低溫、冷藏作業時,由於受低溫環境的影響,其機體、營養代謝會發生改變,因此,作業工人應特別注意飲食,少吃冷食,以免冷食對胃腸道產生不良刺激,影響消化。應增加體內代謝放熱,食用高熱量的食物以增加耐寒能力,熱食應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為主,如瘦肉類、蛋類、魚類、大豆和豆製品等,並應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等。

8. 一般室內低溫作業的防護措施,主要包括對低溫環境的人工調節和對個人的防護。如通過人工調節,採用暖氣、隔冷和爐火等辦法,調節室內氣溫使之保持在人體可耐的範圍內。室外低溫作業的個人防護,一般是穿用合適的防寒服裝。衣服的防寒效果,不僅受其材料的影響,還與衣服的厚度和形狀有很大關係。採用衣服內通熱氣或熱水的辦法,可以大大地提高抗寒能力。它的缺點是不能離開供應暖氣或暖水的設備太遠。克服這一缺點,可採用電池加熱的衣服和手套,既輕便又靈活,一般適用於高空和水下的低溫作業。

您想要了解更多,請與我們聯繫

想要收到最新消息,歡迎按讚臉書:
覺得內容很棒,可以分享給好友:
購物車
Scroll to Top
啟用即時通知! OK 錯過!